《烟火人间》:“快手”素材集锦凭什么成为国际影展的开幕片_地毯清洗_IM体育官方/入口
首页>> 首页 > 服务项目 > 地毯清洗

地毯清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地毯清洗

《烟火人间》:“快手”素材集锦凭什么成为国际影展的开幕片

更新时间: 2023-09-02 02:36:27 作者: 地毯清洗


  10月10日,平遥电影宫的露天剧场“站台”上,放映了一场特别的开幕电影。

  夜空中巨大的银幕投射出海量的、碎片化的手机竖屏影像,粘连出一个背井离乡、奋力拼搏在社会生产一线的当代中国人群像:他们在田野上、在工厂里、在运输途中、在钢筋水泥间,体验着生命的酷暑与寒冬。

  这部名叫《烟火人间》的电影作为今年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开幕片,颠覆了许多人对电影的认知和想象。在这个年年能够网罗包括“三大”在内的全球各大电影节获奖作品的精英范儿十足的影展上,因热爱电影云集而来的专业电影人和影迷们共同在大银幕上看了一部由800多段短视频拼贴而成的“视频集锦”。这样颠覆性的“电影”在影展创始人贾樟柯看来,“某一些程度上值得载入电影史册”。影片首映后,关于新兴媒介和每一个当下时代的传播方式将如何改变和重塑电影的语言,也成为许多人讨论的话题。

  和传统电影相比,《烟火人间》“碎”得几乎没办法被称作一部电影,一块16:9的横向大银幕被平行安放的几块竖屏堆满,同时播放着不同时空中经过用尽心思挑选的有主题呼应互文的视频内容。从“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到“家”的精神情感归宿,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那些微小却饱含力量的生命个体,全民式的快手短视频让人们看见一个前所未见的中国。

  影片没有完整的故事,但有无数鲜活的人物。这些快手APP上素人的记录,有的是为了涨粉求赏,有的是为了排遣寂寞,有的猎奇到不免哗众取宠,有的质朴得波澜不惊,但都是当下千千万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真切写照。

  在导演孙虹看来,这一部优秀的电影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这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去跟拍的电影,而是用户自发上传的视频。“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记录者,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导演,电影里记录的真诚瞬间是当代中国人的自我叙述和自我彰显。”

  制片人王静介绍,主创团队从2018年年底萌生想法,到从海量素材中筛选出这样一部电影经历了十分艰难的过程,“从短片进入大结构,从5万多条素材中最终选出500多个作者和800多个作品,逐个沟通和得到授权,一切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的。”

  孙虹回忆,一开始接手这个电影自己也很忐忑,“很多想法不成熟,也不确定是不是能完成90分钟的长片。”项目有一个专门负责浏览快手视频的团队,在其中挑选各种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比如在工地的搬砖工人,肌肉线条和城市里的健身房花昂贵代价练出来的男生是一样的。我们正真看到他能完成许多高难度动作,也能看到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起来,这些画面都非常触动我。”浏览海量素材的经验令创作者感慨,“每个人都生活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时代,我们正真看到高楼大厦,却看不到这些钢筋水泥背后的人。而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人,其实也和我们一样。”

  在一块大银幕上看到同时呈现的多屏内容,对于观众的观影习惯是巨大的挑战。对此,导演孙虹表示,这一部优秀的电影从最开始就试图在形式上做多样尝试和探索。“因为希望使用原生的视频素材,所以也没有按某些要求去征集,这样造成更大挑战,就是自发上传的素材大多都是竖屏的。而我们大家都希望观众能够在影院沉浸式地观影,竖屏就会造成对银幕空间的浪费,为了让更多消息和画面呈现出来,所以做了现在的尝试,其实这也给自己提高了很多剪辑上的难度。”不过孙宏认为,这是个有趣的尝试,“如果把每个视频看作独立的时空,多屏拼接会产生多个时空,有所联系对撞,会产生新的内涵,同一个时间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情,也会产生新的意义。”但这么做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人们在看到多屏的时候能接收到我们多屏的信息而不被分散注意力。”

  “第一次看到《烟火人间》,就让我注意到了它的‘当代性’,这个影片本身是很具有当代性的实验意义的,它代表着新的表达方法和生活方法。”作为同样对影像媒介十分感兴趣,也乐于在自己电影里用不同介质的影像素材做拼图的贾樟柯导演十分肯定《烟火人间》出现在平遥影展的意义。

  “今天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由无数个影像材料视觉材料堆砌的时代里,《烟火人间》的启示在于,艺术家把它作为一个材料,如何去理解和重塑它。这些海量的素材在采样之后,它的可塑性有多大,《烟火人间》给咱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样本。”贾樟柯表示,作为一个同行,“这个影片给我的启发依旧很大的。电影艺术自发明以来,它就有很强的媒介属性,科技的进步,传播方法的改变一直在重塑改变电影的语言电影的方法。”

  这样一部特殊的电影在专业影迷和电影创作者云集的开幕式上放映,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网络上批评之声不少,有评论认为这是“大型快手宣传片”,或者认为这是对公众原创素材的“拿来主义”。也有不少人感动于其中的生动与力量。而对于影像研究者来说,这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范本。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看这一部优秀的电影的时候是“热泪盈眶”的状态,“你在最普通的中国人身上,看到了生活的不易,看到了他们对美的向往,因为真实而美、而感动。”同时,作为一位电影研究者,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生活现实的变化,推动电影生产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也因此改变了我们对电影的很多传统的概念,“可能原来对电影的定义就要有所改变、有所调整,我觉得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

  关于短视频时代电影何去何从,观众习惯了碎片化的语法是否会影响电影的本质表达,这些话题都是今年在各个电影节和研讨会上被谈论和触及的。贾樟柯认为,《烟火人间》恰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媒介背景下,作者是很重要的,这些素材它是存在的,但是假如没有作者对素材进行创造性的组织,重新寻找素材之间的逻辑,重塑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成为一个整体性对社会和人的观感,我觉得也是不够的。”

  “把这部影片选择在平遥电影展作为全球的首映,我想它的开创意义在未来会逐渐被我们理解和发现。”贾樟柯说。